人類使用金屬已有幾千年的歷史,在研究和應用金屬材料的過程中,同時發(fā)展了各種觀側金屬組織的實驗技術。從肉眼的宏觀分析到金相顯微鏡的出現(xiàn),進而到電子顯微鏡的應用,標志著研究組織的技術發(fā)展,反映了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。按傳統(tǒng)的習慣,組織是指構成材料各組成物的直觀形貌,而結構是指材料中原子排列的特征,隨著近代觀測技術的發(fā)展,組縱與結構之問的界限正被突破。
安徽金相顯微鏡的油鏡使用的鏡頭油為香柏油或石蠟油。因香柏油黏稠度較高,使用之后擦拭較麻煩,因而許多人采用石蠟油代替使用。滴浸液時,要盡量避免氣泡的形成,如果形成了氣泡,可用解剖針尖將氣泡排在一邊,以免影響觀察。
金相顯微鏡的油鏡比干燥系高倍物鏡的工作距離短得多,zui短的只有0.1mm,且調焦程序又不同于干燥系物鏡,操作時須特別細心,防止金相顯微鏡的油鏡壓碎標本或損壞金相顯微鏡的油鏡。
先在干燥系高倍物鏡下找準被檢物,并置于視野中央,然后升高鏡筒約1.5cm,再把金相顯微鏡的油鏡頭旋轉至對準正下方。在玻片標本的鏡檢部位滴一滴浸液,將頭偏于一側觀察,下降鏡筒,到物鏡的前透鏡與浸液接觸時停止。繼而從目鏡里細心觀察視野,旋轉粗準焦螺旋,使鏡筒緩慢地上升,剛出現(xiàn)不太清晰的物象時就換用細準焦螺旋,至物象清晰后進行觀察。
初次使用安徽金相顯微鏡的油鏡,也可按照干燥系物鏡的調焦程序調節(jié)焦距。即先下降鏡筒至物鏡接近蓋玻片,但絕不能壓在標本上,再上升物鏡調焦。但此法有將浸液擠出去和造成空泡的缺點。若上調粗準焦螺旋時,鏡筒已升到油浸鏡頭離開油滴,仍不能發(fā)現(xiàn)被檢目的物,須重新調節(jié)。
希望上述內容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本顯微鏡。